close

在逢甲夜市穿梭了好幾回,大啖了無數大排長龍的小吃,
你也許清楚知道攤位的位置,但你不知道,繁榮的夜市旁,
有著一座寧靜古厝,訴說台灣「詔安客家」移墾的家族歷史!



張廖家廟廣場-民國99年竣工,坐落在家廟旁,建築與家廟互映成趣,古意盎然。



詔安客家在雲林的崙背、西螺、麥寮等地為大宗,俗稱的西螺七崁也和詔安文化相關,
想要了解「生廖死張」和「張廖家疑墾」故事,請點選 →張廖家族史



來到了新建的張廖家廟廣場公園,不妨參觀石碑上刻著的文字,
公園碑上寫著,當年廖朝孔一族來西屯區的開墾史,以及客家文化精神和族群遷台史,
還指出台灣中部客家大都同化為福佬客,但在雲林沿海崙背、麥寮的聚落,
仍保有說詔安客話的鄉親,感受昔日詔安客家弱勢與興盛的脈絡,也是一種感動。



來到了張廖家廟大門卻不得進入嗎?別急別急!
其實因為有不少攝影業者和研究客家的同學造訪,
對仍住在古厝裡的張廖姓族人而言,不僅欣慰也很歡迎,
但開放為觀光後,也希望保有隱私、乾淨和寧靜生活,
為了不讓狗貓動物進入家祠,所以設了木門,參訪者可以撥打電話詢問,
其實問了旁邊店家,他們說只要參訪者把上面的鐵絲移開就能進入參觀。
絕對不是張廖家人小氣,謝絕參觀喔!





初訪張廖家廟,映入眼簾是廟前一彎半月池,池內養了錦魚,
池旁空地鋪了卵石,分別種了兩顆古榕樹,廟前大空地兩側更種植了菜圃和園藝,
繞入廟的外圍一圈,種的全是自給自足的菜圃,後園養雞鴨犬,古井邊架棚種絲瓜,
種類繁多,幾乎沒有一塊是荒地,在繁榮的都市裡能見到客家人勤儉耕種實為難得!



家廟後方,沿著半圓形圍牆為基礎,隨著地勢逐漸升高,
以石塊排成圓形花圃「花檯」(六堆客家稱「化胎」),
代表後方「有靠」之意,在客家建築觀裡,家廟內是方的,
外觀則不以直角牆對外,呈現客家處事外圓內方的建築觀。

印象中客家人原始住宅多像原鄉是白牆或土牆,木柱木雕是黑藍色調!
此處土牆改黑牆是昔日戰火為了防空襲,作為掩護保護色。
根據東海大學客家文化概論劉超驊教授指出,此現象到北埔上仍可看見。





進了家祠,歌功頌德、追思道遠的匾額處處林立,
此張廖家廟正名為「承祜堂」,匾額「清武衍慶」述說著張公廖媽的故事,
神桌前玻璃木窗裡祀著數個牌位,牌位上各列了歷代先祖之名,
這是客家與閩南人偶像崇拜、單一祭祀方式截然不同的家廟形式。

乾淨樸實的祠堂,只有每年農曆九月二十日時,所有子孫齊聚堂祭祀祖先,
充分表現慎終追遠的美德,以此聯繫族人間的感情。



客家人一直讓我覺得他是勤奮和生活家,
如上圖的窗櫺為三角形、奇數,具有通風、通光,以及減少開口、可做為防禦之用;
中庭兩側牆面藍漆圓窗灰色條文幾何圖形,有「囍」「萬」等字是對子孫的祝福。
然後突兀的古色古香的建築下,還有一隻懶洋洋的哈士奇,
彷彿將暢遊古厝歷史的我喚回了現實。



過了長廊,轉角處就是現在張廖後代居住的房子,
傳來陣陣的電視、洗衣機和冷氣機的聲響,
讓這至今已一百餘年,現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的家廟有了親切人情味。



張廖祖廟
臺中市西屯區西安里西安街 205 巷 1 號
時間:9:00am~05:00pm
交通:仁友客運22、37、45、125西安街口下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