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日:2014.10.25(六)
這顆圓球!我去竹山文化園區和爬天梯的路上一直有注意到,馬上聯想到先前去台中LIN展,在斗六火車站遊客服務中心拿到的DM!沒錯就是它!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102年5月1日正式開館,與鄰近的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921地震教育園區共同組成完整的地質與自然生態園區,是一處共譜台灣人921大地震故事,也是認識台灣脈動的場所,非常有教育意義,是必去場所呀!安排個半天在這邊細看展覽、玩互動劇場、聽定時導覽解說,能用50元學習到寶貴的科普知識,絕對值回票價!
它就位於台三線旁,交通非常方便,從竹山交流道下來就能看見,就算沒有車的人,也可以搭公車抵達~!(詳見官網),園區前方有座大的高壓電塔很好辨識。
入館前的公共藝術作品-振秧,和震央有同音之妙
門口買門票前,別忘了和本館吉祥物拍照
迎賓吉祥物穿山甲-賴瑞,造型超可愛,像個地質學家也像個老博士,超可愛不過他好像不是老爺爺耶XD
【地質科學館1F】
入館右手邊是服務台,可以拿著DM開始慢慢逛,我們到時恰好錯過導覽時間,就自個兒先逛,在1樓呢~可以認識台灣的誕生,解開台灣先天多地震的身世,以及這樣的特質讓台灣地質充滿奧秘與豐富的自然生態!還有這世紀影響台灣最深的天災,也是我們這一代共同記憶921大地震,車龍埔槽溝大剖析模型。
西元1999年發生集集921大地震,在2002年由中央地質調查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主持車籠埔斷層古地震研究,在竹山這個地方進行斷層開挖,發現現場保存了921地震的地表破裂原狀,從槽溝的剖面呈現出非常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這是多次地震所造成的結果,也是世界上非常難得見到的地質景觀,於是將之保存下來,在大圓球裡能親眼目睹地牛的身影。(這部分在後面詳談)
1館有很多體驗區,像是地球誕生的歷史鐘,只要轉動到11時59分,古台灣就誕生囉
順著燈光,一旁的電視牆才會開始介紹,這比在教室裡聽老師講古有趣多了
還有硨渠貝化石,是現今考古海洋中最大的貝類,約出現台灣島誕生之際的500萬年前,藉以象徵著台灣結束隱沒海洋時代,來到陸地呼吸的今生面貌唷。
另一邊還有簡易模型簡單原理認識"褶皺",地層有鬆有硬,因為擠壓,就會產生像這樣的褶皺
輕輕一推這就是"逆斷層原理",板塊擠壓上盤往上,下盤往下的錯動(v.s正斷層是互拉與重力作用),有導覽員就說要買房子別選在上盤,講得婆婆媽媽們開始研究自家是在上盤還下盤
還有個有趣的互動平台,學習怎麼當地質學家,又是跑又是跳,選工具、鑿山壁、研究記錄樣樣不能少呢
像小獅子這種輕輕一跳的都會仆街~
在中間圓形建築是台灣地形劇場,讓我們乘坐熱氣球一起高空"看見台灣"
選擇出發GO,從此園區飛出去,地面的影片切換到目的地上空,同時有語音解說這地方的自然人文特色
熱愛澎湖的我們當然是要飛越澎湖囉!只是裡面比較暗,影片動比較快,所以拍起來都糊糊的...有吉貝島沙尾、通盤嶼、北環西嶼終點漁翁島燈塔
還有望安島上調酒般美麗的網垵口沙灘
七美島的雙心石滬,都懷念起帶花花與旺旺遊澎湖的美好時光
這裡也有一小塊簡單圖表說明地質年代,有三葉蟲、長毛象的牙耶!
圖表認識台灣地質,自從爬過山以後,親眼目睹燕子崖和龍宮瀑布後,看到西部麓山帶是由砂岩頁岩互層組成時,點頭如搗蒜~好有共鳴!
高中畢業以後就沒再認識的變質岩,這可是經由地球內部作用高壓高溫下,原礦石變質作用後產生的新礦物,閃亮亮的好吸引人阿~~~~~
還有台灣地質軼事,裡面好多有趣的話題很值得點來看看!
像是綠島蘭嶼會不會有一天撞上台灣、台灣哪裡是地震空白帶(地震較少)、竹山為後山第一前城和台灣S身材有啥關係~想知道就快來了解囉!
【儀震天下特展】
展期:103年9月16日起為期兩年,主要是展示台灣400年來的地震史,透過地震儀器、史料文獻、儀器記錄、互動設施,向大家呈現台灣由文獻考古到精密儀器的演變,述說台灣土地的裂痕故事。在此可以先看看微舞台劇的記者會~蠻有創意的,來到這裡除了看展覽,別忘了去服務台租道具服(只須押證件)來個儀震天下
有模有樣的龍椅與辦公桌XD
有四套衣服可以租借,龍袍也有小朋友款,可以讓小朋友體驗
這姿勢的意思是???皇上偏頭痛???
龍椅一坐不得了了,金光閃閃,不過帽子上的避雷針歪了
本人表情超僵...因為帽子超容易掉阿,簡直是考驗頭部平衡感
不過太嚴肅不適合我啦,還是亂擺姿勢最舒適~
上朝批奏文了,其實就是在考你單選題
最後評語~當然是勤政愛民的皇帝阿
乾隆批閱,顯然比後世只寫"我知道了"和"全權交由慈禧"負責多了。
儀器們~
自由體驗互動區,按個鈕搖搖桌面板子,了解儀器測量地震原理
還有電腦機密儀器,大家一起奮力一跳,看震度多大吧
這邊廊道過去就是斷層槽溝保存區,我先留在後邊說,先說說地質館的2F
【2F特展區-飛覽竹山】
上樓梯前兩側南北面牆是仿車籠埔斷層的剝片,可以看到不同岩層與褶皺
2F為特展區,從空中鳥瞰921地震前後的竹山及車籠埔斷層的地貌變化。
不過養狗人的就是專看有狗處XD,是英俊瀟灑的搜救犬耶!竹山訓練中心有專門特訓搜救犬,希望狗狗們的努力能改變世人庸俗的眼光!
想要安排一日遊,可以玩這個虛擬公車,安排人文生態之旅-探索台灣逗陣行
從便當盒裡認識地震與防震知識
緊急救難包:電池、手電筒、收音機、雨衣、厚手套、保暖衣物、衛生用品、哨子、飲水乾糧、簡易急救箱個人用藥、家庭防災卡(寫自家聯絡方式,最好錢包裡也放一個)
【斷層槽溝保存館】
重頭戲來了,本館建立之初來自於此地的挖掘研究
進來裡邊別有洞天
裡面會比較冷,是因為要除溼保存
假日導覽解說有加場次,所以不用擔心錯過
導覽員會拿著雷射筆指出車籠埔的斷層線,這線就像切蛋糕一樣把堅硬的地層分割成上下盤
左上方還留有當時受損的屋子牆面,那位置正好是逆斷層的上盤,地基下有的好似土壤液化,地牛一翻身受災就很嚴重
因擠壓,岩理有明顯的褶皺
在半穹圓弧裡有個閃電型伸縮縫,它底部兩端正好是對應斷層線兩端,順著斷層線剛好是半圈!
望過去很清楚可見礫石岩層和兩側截然不同,這是因為921地震之前,這裡過去也曾發生5次古大地震,逆斷層將上盤裡的老岩層不斷抬升1~2.5公尺的結果啊!
這也是研究車籠埔斷層活動周期的重要依據~恭喜各位,我們來生已經不會再和它重逢了,預計下次是在西元2340±90年。
【竹編DIY】
回到地質館前廳報名竹編DIY,這群老師們都是來自竹山文化園區,因園區要大幅擴建整修到明年1月,怕大家會遺忘便將DIY轉移到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初學者的我們是體驗竹編墊子,先選自己想要的圖案,老師會教你如何編排,一挑一壓編織出不同的圖案來
編排好並將縫隙壓密以後,畫出圖案,再用手指沾白膠沿著黑線塗上薄薄的膠,完成後,上面放塑膠片用木棍壓滾過(讓白膠均勻也能滲透到縫裡)
接著用熱風機將白膠吹到透明,再拿起剪刀,留住黑線剪下圖形
最後用布膠帶沿著邊貼下來,遇到轉彎處要先用剪刀在布膠帶上剪兩刀才好服貼,這部分我覺得好難啊!
小獅子挑了超難度的小賴瑞,編的速度卻比我還快,不過一樣卡在布膠帶,只好請老師幫幫忙囉!
將將~完成品
回到家才發現我左上方一個地方編錯了!!!!真的是手殘阿...
而小獅子的穿山甲小賴瑞被說成鴨子!XD真是一個很棒、好玩又實用的小禮物呢!
這地方連粉絲頁都是用竹編做的唷!結合當地特產技藝,超有創意!
逛了快四小時,覺得滿載而歸,值回票價,大概是因為我從小就愛地球科學(奇怪的女人XD),玩起來特別起勁,離開前要深深抱一下地質學家小賴瑞,完成我內心的小小夢想!親愛的朋友們趕快安排半天來這邊體驗看看!
【DATA】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二段345號
電話:049-2623108
時間:09:00-17:00,周一休館。
門票:50元/一般民眾,30元/優待票&團體票,0元/每周三上午10點、竹山鎮民等(請見官網)
交通:請見官網,有詳細公車、接駁車等資訊。
網址:http://www.nmns.edu.tw/cfpp/
注意:全館禁菸,請勿拖鞋、汗衫、攜帶寵物入場(導盲犬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