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問~」
ㄟ~會扯到葉問絕非偶然,因為我今天到圖書館看書,
還是捨棄了語言學,跑去沙發區單機看電影「葉問」。
其實已經看過了,只是那時不流暢又模糊,所以決定再回味一次,
而其中葉問有經歷八年抗戰的過程,這讓我想起我在大陸參觀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過程,不如讓我聊聊:
博物館前立了一個寫勿忘國恥的「鐘」和「殘曆碑」:
導遊說:為了牢記國恥,居安思危,增強國防觀念和民族凝聚力,
遼寧省14個城市在每年的9月18日晚上九時18分,同步鳴響防空警報3分鐘。
而「殘曆碑」以 翻開的日曆 造型來紀念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上十時開戰的那一刻,
使國民永遠的牢記「國恥」的那一日。
「殘曆碑」裡面也是個展示館,而外頭坑坑洞洞看起來像當年慘死而無聲吶喊的骷顱,
走過一長段廣場,可見一旁江澤民先生的書法字「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而博物館外型看似普通,門口兩旁牆上有兩大石刻(?),仔細看會發現有萬里長城喔!
走進館內,光線變很暗,只見一間挑高的白色浮雕和黑色大理石地板的空間,
角落放了一個三角錐,導遊說:這象徵著長白山和黑龍江的東北地理環境!
博物館展覽路線設計概念是──「不走回頭路」,所以路線不會有分叉,
而且我很喜歡他們的展覽方式,好像遊走在故事之中,
一開始會有「前言」的牌子,走到末時會有「結語」的牌子,就好像一本書的序和跋!
而展覽的部份以薄弱的光線照在牆上的圖片上,旁邊則有簡單扼要的解說,
玻璃箱中則有一些當時的文件和物品,空間相當寬闊,
而且每走到某個點就會設置洗手間,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而說「故事」必有高潮處,走到中間段時,開始有了中國人被日軍燒殺擄掠的場景,
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完整的骷顱被挖掘出來時,兩人雙手就銬在一起,
顯然是被虐後活埋的!還有一處全是殘缺不全的骷顱,可見當時被集體活埋的可怕!
為了還原歷史真相,當地博物館運用了許多的蠟像和建材,
構成許多大型實景,不管是戰地、人物都相當逼真寫實!
我記得有一處是說,日軍對我國人民的「人體實驗」,
裡面的蠟像表情逼真之外,連血都是流動的!
還有一個像隧道的地方,往旁邊一照~~~阿~~~~是監獄!
裡面的蠟像被綁在木樁上,一樣在淌血!
述說著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恐怖和不人道阿!
最後無條件投降部份也用一群蠟像齊頭低頭來呈現,
真的不得不說,「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活生生的寫實館阿,超有震撼力,
加上導遊徐徐如生的解說,「九‧一八」對我而言,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上的文字,
而是真實的刺進我的胸膛,明明沒有深入其境,卻有如感同身受般,好感動也好悲慟!
圖解:這真的是蠟像,不是人喔!此為當時我軍在寒冷野地中取暖,抗敵之艱辛由此可見!
圖解:日軍無條件投降,拍的不好= =
最後《葉問》裡有提到:
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
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
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
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不會懂的道理,因為你將之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
總得扯到葉問才行~因為這一段話讓我想起,
導遊說,我們抗戰勝利後,對日軍採取改造、緩刑和解放,
並非以牙還牙、以怨抱怨,還是要發揮「仁」的道德,才能落實真正的「和平」。
當時被解放的日軍相當感動,還連署簽名在一塊大布上,贈給我軍,
看見那塊布,心裡面也替他們哀傷,戰爭,我想都不是雙方所願吧。
導遊說到「改造」這一段,還說「真是氣死我了!」好可愛呀~
我想,當時盧溝橋事變,東北人民最先殃及,
這些苦痛,也難怪別人說東北人愛國心很強烈。
出了館,又是江澤民先生的字「勿忘九‧一八」,真的是有始有終,再三叮嚀。
好像大家出了博物館,記得最深的就是「勿忘國恥」四個字吧^^